Skip to Content

本會介紹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有潮的地方就有潮人,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州會館。香港的潮州會館座落港島西營盤,這區自香港開埠以來,就是旅港潮人的「基地」。而潮州會館,則是香港潮人的旗艦。潮汕文化協會,就在潮州會館七樓。潮汕文化協會,發源於香港潮州商會二十多年前創辦的潮語班。至2022年,得到商會蔡衍濤老會長等鄉賢資助,正式成立協會。並由高永文、蔡少偉等香港潮籍名賢擔任管理領導。成立以來,感謝香港潮屬各團體鼎力支持,無分彼此!

文化協會的宗旨,是傳承、傳播潮汕文化。我們有課室,定期開辦潮語、潮繡、潮食等課程及工作坊;有展廳,介紹潮汕歷史文化、陳列潮汕工藝精品;有閱覽角,收藏各類潮汕相關書籍;有弦詩樂社,每週儒樂雅聚,免費欣賞;有茶室,歡迎體驗潮州工夫茶;有餐室,坐八仙床、自食其粿、體驗潮人宴席。我們還有每月講座、本地導賞體驗工作坊、潮汕考察團、到學校到社區提供體驗活動等等。

潮州會館,是香港「潮」的地標。而文化協會,則是香港「潮」的總匯。歡迎來協會尋找「潮州」,來到協會就找到「潮州」。


主席的話 

香港有潮籍人士約120萬,大約每六人中便有一位潮州人。這裡說的「潮州人」,不是今日的「潮州市」,而是過去的「潮州府」。事移境遷,如今人常言的「潮州」,通常是指潮汕地區,即包括揭陽、潮州、汕頭三市,加上汕尾市,便是「潮汕四市」。 

潮州人被稱為「中國第57個少數民族」。我們固然是漢族,但我們的語言、文化、風俗卻獨特得如「少數民族」。事實上,潮州文化傳承了古代華夏文化,潮州話保存了不少中古漢語。譬如「筷子」,我們至今仍曰「箸」;牙曰「齒」;眼曰「目」、哥曰「兄」、廁所曰「東司」等等,俯拾皆是。有人說,聽潮語如讀古文。 

潮汕孩子在15歲要進行「出花園」儀式,那是繼承了古代成人禮傳統。清明節仍有「寒食」的習俗;「家」所指的是三代同堂,而非兩代;我們稱呼「親兄弟」為「胞兄弟」,稱呼「堂兄弟」為「親兄弟」。 

我對潮州的認知,均源自我的父母,他們是典型且傳統的潮州人,自幼便叮囑我們切記自己是潮州人。每逢我回到潮汕,都會抽空赴往祖居與家鄉的親兄弟聚會。 

我的飲食口味,也是來受父母的影響,他們的味道,永遠是最好的味道,時常掛念的味道。不論是親屬關係,抑或是飲食口味,我在父母的熏陶之下也成長為典型而傳統的潮州人。 

無論名稱如何易變,我們對族群的認同,源自對潮汕文化的認同。不同的文化底蘊,形成了不同的族群,一族群的延續,端賴一文化的傳承。因此,我們成立潮汕文化協會,就是要將作為族群標識的「文化」傳承下去,讓香港的潮人後代,除了能夠認識族群的傳統,還懂得欣賞自身的傳統,謹記自己是潮州人,亦能自豪潮州人的身份。 

管理委員會架構            

社交媒體


電郵:admin@tcahk.org

電話:2572 6200 或 9730 0213

會址:西營盤德輔道西81至85號潮州會館7樓